古六大茶山兴衰三百年从明末清初到现在的300年间,西双版纳六大普洱茶山随着时代的变迁,经历了三次大的起落。第一次衰落:清朝中后期,清政府不断加重农民的负担,使农民不堪重负,茶农的经济利益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,茶商也无利可图,许多茶商和马帮只好另走他途,茶农们纷纷丢弃茶园另谋生路,六大茶山的茶叶产量逐年下降。到了清朝末年,由于地方混乱,盗匪蜂起,交通阻塞,商旅畏途,茶叶经营无销路,制茶商号纷纷倒闭,过去那种茶商云集、马帮络绎不绝的景象已经不复存在,六大茶山的茶叶贸易也一蹶不振。...
继续阅读 →
茶马司,简称“茶司”,官署名,宋以后专掌茶马贸易的机构。宋代始置,初为茶场司与买马司合称。熙宁七年(1074始置官管理成都收买茶货,以供秦凤熙河路买马之费,遂置茶场司,元丰四年合二司为一。庆元六年以提举茶事兼理马政,改称都大提举茶马司,嘉泰三年复分二司。凡市马于边区则以茶交易,置都大提举及主管、同主管官,许其自置僚属。明初沿置于秦州(今甘肃临夏、洮州(今甘肃临洮、河州(今甘肃天水、雅州(今四川雅安,管理同少数民族地区茶马交易。设司令、司丞领其事。易马赏番明洪武十五年...
继续阅读 →
“红茶”一名,始见于明代刘基所撰《多能鄙事》一书(15-16世纪间),陈椽《茶业通史》有述,葡萄牙人科鲁兹神甫于1556年到达中国,1560年左右回国后著书中有言:“凡上等人家皆以茶敬客。此物味略苦,呈红色。”呈红色即指红茶汤。可见1560年以前,就有红茶了。1607年荷兰东印度海船首次运销欧洲的红茶就是福建省崇安县(今武夷山市)星村生产的小种红茶。故可结:福建武夷山首创小种红茶,时间是在16世纪末与17世纪初之间。 ...
继续阅读 →
上世纪中期的茶点广告我们之前在专栏里说过,上茶楼,饮早茶,是广州流行了百多年的生活方式。不过,在这百多年前中,饮茶的风俗也不知不觉发生了许多变化。我们现在叹早茶的一些习惯,放到百多年前的老西关茶楼里,多半会被视作“不懂行”。所以,倘若我们有幸穿越回百多年前的老广州,叹早茶、享受生活,带一份“懂行”秘笈,不失为明智的做法。伙计赶车取泉水招摇过市打广告开茶楼,茶点固然重要,茶水本身好不好,也忽略不得;而泡茶,首先讲究的是用什么水。《红楼梦》里妙玉收了梅花上的雪,化成水后,煮滚了泡...
继续阅读 →
在一千多年前,从神农氏“日遇七十二毒﹐得荼而解之。”到陆羽撰写《茶经》对茶下了“南方之嘉木”的定义,人们的生活与茶总是息息相关。不过既然要喝茶、用茶,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——如何保存。我们知道,保存茶叶要忌高温、忌异味、忌潮湿、忌氧气。对于现代人而言,即使我们在拥有高科技的条件下,保存有些比较容易变质的茶,都要小心翼翼,茶友们一旦保存不当,放在家里的茶叶就变质了,好端端浪费一罐茶叶,十分心疼。古人更不像我们,拥有冰箱、干燥剂等保鲜工具。那么在古代恶劣且缺乏工具的条件下,他们都...
继续阅读 →